來自MaD(創不同協作)的張慧婷與陳子琳 由一條熱身問題:「什麼是藝術?我們從事什麼藝術?」開啟這一節的研習課。 有些核心參加者覺得藝術從五感而生、似一副眼鏡讓我們看清身邊的事、不單是人發起的,也可以是包含其他物種的共同創作。藝術家往往對藝術包有不同理解,因此也期望香港這片土地有空間讓大家展開想像。
創不同團隊分享的第一個例子是十年前的「西九自由野」,最爲盛大的是第三屆。策劃團隊充滿實驗性的活動包括: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學生將在海濱長廊設置互動藝術裝置、維港旁的“「露天放映」 、草地上的自由交流、「自由大學」 請大家一起從多方面思索自由點滴等等。策劃團隊MaD 更舉辦了$0呎價地攤,讓不同文化工作者和公眾都可以共享自己任何技能。西九自由野的三年試驗旨在推廣:空間自由、文化自主、人人自在。更甚,希望公眾藉著參與而成為文化生產者——讓政府看出藝術文化界賦予西九,乃至整個社會的意義。
創不同也有策劃過與「共融」相關的藝術計劃。團隊以跨界合作、共創、同理心及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——由「細世界嘉年華」主打讓兒童透過體驗式活動學習文化共融,到「遇於犬丘」的人寵音樂互動裝置。團隊都用心平衡各持份者的能力和需要。Facilitator(協作者)這個角色定位非常有意思,不單是籌備者,將散落的資源有效使用;更需要成為同行者,分享經驗與參加者互相支持照顧。整個共創過程都需要緊密交流和不段調整,才能造就「大家的藝術」。
MaD的策劃和執行力讓我(當年才12歲)即便沒有參加過西九自由野,都深深佩服他們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。究竟「做搞手」有多難?除了需要和政府機構來回溝通很多次,還有場地設計與安排、按天氣情況不時應變、與各藝術單位溝通、人流預估及控制、遇意外時更要承擔法規責任及協調處理。想要在不同持份者之間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發聲甚至討價還價,要的是不斷累積經驗和團隊協作力,至於風險管理,張說:「我也是從跌撞中拾得這項技能,讓作爲發起人的我能夠更全面照顧到整個活動執行和順利進展。」
有Idea不難。 Idea 能夠落地執行?些許難。Idea能夠落地生根爲下一浪人才鋪路,最難——卻又最能夠彰顯一代代藝術工作者在香港不斷努力爲未來社區文 化鋪路的堅韌精神。藝術,可能真的有魔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