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見㠀觀察】語言和溝通 x 社會和權力

紀尤
見㠀觀察員紀尤

聾人觀察員。嘗試以聾人視角,寫出自身對本次活動的觀察和反思。

日常生活中事無大小,均會牽涉一項重要的技能——溝通。透過語言及非語言的互動,分享想傳遞的訊息,表達意見和個人感受。

那麼,你又有沒有想過:如果有一天你正身處於陌生的地方,身邊沒有認識的人,大家所說的語言也不同;更甚者,你身處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或生長地,與身邊人有著共同的身份,卻依然無法與身邊人溝通,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向外傾訴。你會有何感受呢?

一開始獲活動負責人Fifi邀請成為「用身體傾傾計」移工×聾人即興舞蹈計劃的聾人觀察員時,心裏其實有幾分興奮和期待,卻又掙扎和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,寫出筆者在工作坊的觀察。

從聾人角度會否過於刻意?要寫甚麼?苦惱數天亦想不出個所以然,最終選擇「佛系」。首先當個普通參加者,盡情享受工作坊。激情過後,才慢慢沉澱工作坊內眼見耳聞之事,諗到乜,就寫乜。

你的名字,我的「名字」

工作坊的開始,Fifi讓每個參加者進行自我介紹,包括自己的名稱,以及做一個代表自己的動作。自我介紹環節後,Fifi讓我們圍成一圈,進行接力挑戰,參加者需要記住彼此的代表動作。挑戰開始後,第二位參加者需要做出前一位的代表動作,第三位參加者則需要做出前兩位的代表動作,如此類推。直至最後一個人(即Fifi)需要完整地做出在場所有人的代表動作。

當日在場的所有人彷彿摒棄自己在現實世界的身份和名字,只剩下那個空間內,大家隨興想出所代表自己的「名字」,一個不需要開口,每個人絕對能懂且複讀的「名字」,以此重新認識彼此。有趣的是,大家對於彼此的代表動作比其名字記得更清楚。

人群的流動,權力的流動

這個社會的節奏匆忙得很,隨便走出大街上看看,總有幾個人是這樣的:眼睛緊隨著手機,上下滑動查看今日新聞;耳朵戴著某品牌的藍牙耳機,聽著某歌星新上榜的愛歌;雙腿又拼命地奔跑,追趕著兩分鐘後便到站的巴士。在人群流動的過程裏,我們似乎很久沒有抬頭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和人。

那天大家卻抬起頭,透過一個眼神,留意身邊人群的動向。當一個人開始走動,全場人亦可隨意走動;一旦其中一個人停下腳步,全場人亦需要跟著停下腳步。若要人群再次流動,則在場任意一個人動起來便可。換言之,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力決定:是走,或停?

又或者參加者們分成二人一組,輪流充當主導角色。嘗試透過手與手,手與背之間的接觸、形狀、力道,帶領對方感受自己的世界,隨著音樂節奏翩翩起舞。那一刻,沒有任何言語,沒有權力的不對等,只有一個有趣的靈魂與另一個有趣的靈魂產生碰撞,擦出不同火花。在那裏,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,互相學習,互相欣賞。

結語

透過溝通,讓我們對另一個人能有大概的了解。然而,無論是聾人還是移工,同屬這個社會的邊緣群體,被漠視及被忽略乃常態。語言和溝通方式的不同讓部分人覺得「難以溝通」,似乎成為杵在我們和外界之間的一堵牆。

當撇除語言「膈膜」後,其實每個人本質上都是一樣的。同樣有自己的想法,同樣有自己話事的權力。即便是社會上的邊緣群體,均需要以及應該被看見。

筆者言下之意並非指所有人均需要使用同一個語言才能溝通,而是——若然我們能夠用不限於口語的方法來跟對方溝通,如手語、身體動作、寫字等方式,建立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,或會發現無論是聾人、移工還是其他邊緣群體其實並非「難以溝通」。

如果你有天遇到聾人或移工,不妨試試看一些非口語的溝通方式,或會打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