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時社會大眾歌頌的商業規則——「金錢的自願交易」,以為可以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。所謂的工作有效率,是為了什麼呢?空洞而劃一的重建項目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大型新簇的商場裏面,純粹建基於金錢利益交換,即使你並非弱勢,單純以一個荷包為單位與整個社會互動,也難免感到孤獨疏離。就算努力工作投資「未來」,儲錢旅行甚至離開這個地方,而倘若抵達那個目的地,那個理想的家又由誰來建造,誰人願意為現在付出,努力經營現在呢?
山崎亮提出的社區設計概念為我開啟了一扇門:在社會裏用幸福感建構的合作關係,努力經營使「退休生活」成為大家的日常,為了互相的幸福感而為大家付出,這才是真正「以人為本」的社會。 有三種的幸福感,我認為是在山崎亮社區設計裏不能或缺的。
就社區設計而言,為了效率,通常會將工作外判出去。每一個人如同齒輪都可以被換掉,分拆了的工序,犧牲了發揮創意的空間,工作變成了工廠式的苦差。早在為他人創造幸福之前,自己已經被失卻意義的工作磨掉了熱情。
匠人的幸福感就是要將勞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。而且匠人與外判員工不同之處是,外判員工為跟從由上而下的一致準則KPI,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和社群/對象的獨特性,以使他看不見自己和他人的需要。猶如處理貨品般,皆在追求準則、提升某項的數據,卻對於大家是否真正幸福就棄之不理。
山崎亮提倡的社區設計,其特質是盡量不分工,使勞動成為一件能帶來滿足感,兼能夠培養技藝而帶來喜悅的事;還有,他鼓勵相信匠人在現場的感受,與居民一起以創意來推動專案,並強調好與壞並不是準則,重要的是溝通的過程,而並非規劃和實踐工作在外判之中的徹底分割,這能力正是匠人進行「審美」同時與眾人一同發揮創意魔法的技藝。
拔苗助長是一件很愚蠢的事。那麼有沒有想過金錢至上的社會,其實是在透支未來,只是將問題隱藏或轉嫁其他地方?由資本主導的重建就是以翻新之名,將有「問題」的人趕走,讓一班有價值的人進駐,讓他們去追求自己更高價值/ 更貴的生活。
這種安排其實浪費了社區本來有的關係網絡和資源,而再者,其實是整個社會需要承擔照顧弱勢需要的成本。對於農夫而言,光鮮亮麗的外表底下如果掩蓋的是被搾乾了的土壤,最終令到大家都失去可以生活和耕作的淨土。
在農夫的幸福裏,社區設計就是要以一個生態的視覺去與大自然合作,社區應該是一個整體,而不應該爭奪誰是中心誰應該被犧牲,應該善用社區本身的肌理,由下而上地開拓幸福生活的可能。山崎亮社區專案是以10年計的,他主張以超過一半的時間與各個持份者交流,花時間去培養大家的心態和能力去投入專案,而拒絕單純提供一種為你好的專家工作模式,讓雙方處於平等的關係。與其由上而下輸送服務,社區設計提供了一種培育社區本身的土壤、種下改變的可能性。
社區設計的專案是整個社會甚至世界的一部份,微不足道,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改變是緩慢,也是難以看見的。但是就是這些微小的累積,讓改變成為可能。所以專案可以完結的,並不是強行捱下去就是好,沒有一條河流沒有終結的。專案可以完結或者停止,而並不代表失敗,社區設計師和社區的學習是不變的,會回到自己的位置去作出改變,完結或者失敗所帶來的後果,可能只是事情換了面貌而已。大海的幸福感是邀請大家擁抱這個變幻,讓幸福以各種的形式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