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課堂觀察】身體/非關舞蹈?舞蹈!

Ian Tang

身體,從來都是自身不能分離的一部份。但作為都市人,每天忙碌於螢幕與指尖上的工作,卻往往忽略了身體與心靈的關係。是次工作坊讓我們重新探討身體,感受能量在身軀間的流動,並且由不加鎖舞踊館的分享中了解如何透過舞蹈進行教育,啟發不同背景與年齡的人認識身體。

由身體主導

在工作坊的開頭,講者先給予參加者一塊木磚頭,要求參加者幻想磚頭的其中一端為「火車頭」,並在參加者之間以均速傳遞。此練習困難在於視覺與手部的配合,在磚頭到達自己雙手前,我們需要先透過眼睛觀察磚頭的移動,感受並預計它的速度,之後再用雙手接過磚頭,傳遞速度才會平均。接着,參加者須獨自控制木磚的「火車頭」,使它在身體間穿梭與遊走,條件是磚頭必須往「火車頭」的一端移動,參加者可以改變火車頭的方向,但不能逆向移動。參加者必須透過轉動手腕,手臂以及雙腳,以確保磚頭以單一方向移動。在這限制之下,我們彷彿做出了一些日常我們根本不會做的動作,例如一邊轉動手腕一邊轉動腰部;或雙臂在雙腳之間交錯穿梭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的行為受意識主導 ,以執行某些特定的任務。但在練習中,移動磚頭本沒有特定的目的和意義,腦袋進入放空的狀態,以最純粹的狀態探索身體的可能性。

Misuse of body

在另一個深刻的練習,講者要求我們用身體的任何部份,把兩至三塊磚頭以「夾」的形式,維持在身體上。這練習在考驗我們的創意,以及對自己身體的了解程度。我們可以自創一些招式,比如運用手的關節,抑或夾在大腿與小腿間,以完成這挑戰。有趣的是有些參加者偏偏喜歡向難度挑戰,在一些本來可以透過簡單動作便把磚頭夾實的情況下,捨易取難,換上一個難度極其高,近乎把身體扭曲的動作把磚頭夾實。從遊戲角度而言,這是不智的,好比明明有捷徑,卻偏走一條繞道。但這種身體上的misuse,同時在打開另一道創意的大門。自主的Misuse,亦即刻意不按常理出牌,跳出遊戲本身的框框,一些奇奇怪怪,超乎想像,甚至近乎拗柴與扭曲的姿勢,都被他「Unlock」了。

什麼是舞蹈?

不加鎖舞踊館結合教育與舞蹈,帶領不同年齡與背景的人士認識身體,而教學的內容會因學生的背景而有所調整。譬如會以扭鐵線的創作練習,及物件傳接的練習,讓年暮人士體驗身體的流動和轉折的力量;或以遊戲的形式,啟發小孩對舞蹈的興趣。這些工作坊固然有意義,但卻引起了我對於「何謂舞蹈」的疑問 – 是否所有肢體的移動都能界定成舞蹈?或許這些有關本質的大哉問未必有固定的答案。當然,舞蹈也有一些傳統的美學準則,例如律動感,節奏和舞姿等等,但從了解不加鎖舞踊館的教學方法,彷彿在告訴社會不應為舞蹈設下框架,不同人士也有獨特的切入點進入舞蹈。只要我們勇於實驗身體的可能性,探索身體與舞蹈的關係,我們都能從舞蹈的世界中重新認識自我。

編按:工作訪後段為填詞練習,參加者於短短時間內,即場聆聽耀輝老師帶來的舞曲demo,再填上不同的歌詞,有人著眼身體的感覺經驗、有人從輕快的曲風延伸出天氣和場景,也有詩意的聯想和沉澱。音樂和文字未必是每位參加者的專長,但大家投入嘗試的熱情,希望能持續在往後的學習和社區實踐當中。